《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
由於勒索者多為親近的人,加上情緒勒索一詞聽來威脅意味濃厚,常會有被勒索者質疑其嚴重性或是勒索者是否真有負面的意圖,然而這樣的寬容自省正是為何人們會成為被勒索者的原因之一,況且很多時候勒索者自己因為長久下來的生活經驗,使得情緒勒索這件事早已變成他毫無自覺的習慣動作。
我們可以從一段充滿情緒勒索的關係中歸納出六項特徵:
- 要求:每個人在關係中或多或少都有所求,然而當一個人的要求毫無討論的空間,甚至無視於關係中他人的底線與感受時,就符合了情緒勒索中的第一項特徵。
- 抵抗:被勒索者當然在感受到情感上的不舒服時會出現抵抗的反應,但在勒索者的各種降低受害者自尊的手段下,仍容易受到瓦解。
- 壓力:在感受到被勒索者的抵抗後,相較於尊重對方或是討論尋求共同解決方案,勒索者反而會變本加厲,試圖增加被勒索者心理上的壓力以達成自己的目的,像是透過「我是為你好」試圖讓對方有罪惡感的壓力。
- 威脅:勒索者通常也熟知被勒索者重視什麼、在乎什麼,也常常會以此要脅對方以達到目的。
- 順從:在受到各式勒索手段之後,被勒索者通常會屈服
- 重蹈覆轍:隨著每一次的成功,勒索者將更加上手,下次進行情緒勒索會更為容易
雖然情緒勒索的手法百百種,但都不脫對受害者三種心理感受的傷害:
- 自尊:在許多情況下,勒索者與受害者之間有上對下的關係,透過他們的地位,勒索者會試著讓受害者有自己所言所行皆有錯,同時放出誘餌:「你照我的話去作,我才會肯定你。」藉此貶低受害者的存在。
- 罪惡感:在貶低受害者後,勒索者還會讓受害者相信,滿足勒索者的需求都是他的責任與義務,如果受害者不這麼作,就是讓他失望、傷害了他,例如「我都是為你好」、「我這麼照顧你,你卻不聽我的話」。
- 安全感:勒索者會要脅奪去受害者心中最重要的事物,進而使受害者感受到不安與焦慮,為了減輕這樣的感覺,受害者更有可能會順從勒索者的要求。「我死給你看」、「斷絕關係」都是常出現的例句。
勒索者之所以會成為勒索者,通常有下列這些特質:
- 害怕拒絕:當勒索者在某事上被拒絕時,他們常會將其視為是對於整個人格的拒絕而為此惱怒,認為是受害者得為他不好的感受負責。
- 不安全感:有些勒索者會因為過往的經驗,在遇到類似情況時感受到極度的不安,並認為是受害者讓他不安。
- 自我中心:在很多情況下,勒索者的同理心是相對低的,所以無法推己及人,會以自己的需求為最高優先。
- 感受重要性:其實很多勒索者內心深處會覺得自己是「被虧待的」,情緒勒索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帖特效藥,讓他們可以因為受害者為他們折腰而從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例如華人父母從利用罪惡感讓孩子為他妥協之中,感受到自己被孝順的重要性。
然而俗話說的好,一個巴掌拍不響,會成為情緒勒索中的受害者,通常也有一些特質讓他們特別容易陷入一段不平等的關係中而無法自拔,例如不擅拒絕、容易自我懷疑、過於在意他人感受。作者在此特別針對華人社會的孝順文化作討論,在反思之下,可以發現許多人的孝順,其實偏重於「順」的概念,透過賦與權威極高的重要性,進而將個人的感受與想法埋沒,同時讓這個隨處可以看到「聽話才是好孩子」、「權威永遠不會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老師與老闆」的社會成為情緒勒索的溫床。
書的最後一段就是在引導身為受害者的讀者們練習擺脫各種情緒勒索的關係,作為書中最有價值的部份,我這裡就不寫了,推薦為此困擾的人們買一本來讀讀。